定義
哮喘雖並稱,但仍有區別。「哮」是指聲音,為喉中有聲;「喘」是指氣息,為呼吸急促。一般而言,哮必兼喘,但喘不一定合併有哮。哮喘好發於春秋二季,感冒亦會誘發氣喘。
症狀
- 熱性哮喘:症型為咳嗽哮喘、痰稠色黃、發熱面紅、胸悶膈滿、渴喜冷飲、聲高息湧,以呼出為快;小便黃赤、大便乾燥或秘結。
 - 寒性哮喘:症型為咳嗽氣促、喉間有哮鳴聲,咳痰清稀色白,呈黏沫狀等;形寒無汗,面色晦滯帶青;四肢不溫、口中不渴或喜熱飲。
 
一般施護指導
- 教導患兒若有哮喘及過敏症狀,應立即通知家長或師長協助就醫。如:咳嗽、呼吸不順、皮膚紅癢、局部或全身出現斑塊紅疹等。
 - 教導患兒了解自己的過敏源,並教導應遠離或避免接觸。
 
穴位按摩
- 穴位一:風池
 - 位置:枕骨下兩側凹陷處。如圖1
 - 作用:感冒與頭痛。
 - 穴位二:太淵
 - 位置:仰掌腕橫紋上,位於橈動脈橈側凹陷中。如圖2
 - 作用:主治咳嗽與氣喘。
 - 穴位三:勞宮
 - 位置:手掌朝上掌心處,第三、四掌骨之間。如圖2
 - 作用:主治心悸與胸悶。
 - 穴位四:膻中
 - 位置:兩乳連線之中點處。如圖3
 - 作用:主治哮喘與胸痛氣喘。
 
			![]()  | 
			
			![]()  | 
			
			![]()  | 
			![]()  | 
			![]()  | 
		
| 
			 圖1 
			 | 
			
			 圖2 
			 | 
			
			 圖3 
			 | 
			圖4 | 圖5 | 
- 穴位五:合谷
 - 位置: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凹陷處( 即手掌的虎口 ),搯住穴位略向食指側按之,必覺痠脹難忍。如圖4
 - 作用:主治頭痛與感冒。
 - 穴位六:大椎
 - 位置:第七頸椎棘突下凹處。如圖5
 - 作用:主治失眠、頭痛與氣喘。
 - 穴位七:定喘
 - 位置: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拇指半指寬)。如圖5
 - 作用:主治咳嗽與氣喘。
 - 穴位八:風門
 - 位置:第二胸椎脊突下,旁開1.5寸(約2橫指寬)。如圖5
 - 作用:主治咳嗽與頭痛。
 - 穴位九:肺俞
 - 位置:第三胸椎脊突下,旁開1.5寸(約2橫指寬)。如圖5
 - 作用:主治咳嗽與頭痛。
 - 穴位十:脾俞
 -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如圖5
 - 作用:主治失眠與營養不良。
 - 穴位十一:胃俞
 - 位置: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如圖5
 - 作用:主治消化不良。
 - 穴位十二:腎俞
 -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如圖5
 - 作用:主治腎疾。
 - 穴位十三:肺俞
 - 位置:第三胸椎脊突下旁開1.5寸。
 - 作用:主治咳嗽與氣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