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打完疫苗身體不適 緩解副作用中醫來幫忙
2021/11/12最近疫苗到貨量增加,施打人數將近1800萬人,也就是超過7成民眾已至少接種第一劑的疫苗,隨著施打數上升,常有民眾因施打疫苗後不適而就醫。無論何種疫苗,施打後最常見的不適以注射部位紅腫疼痛為主,其次是發燒與倦怠,上述症狀在經過約1-2周後多半能獲得緩解。但少數患者的免疫系統經疫苗刺激後,產生的紊亂較難自行恢復,而需要另外的醫療協助
健康由腸道菌來決定 腸道菌相基因檢測 疾病警訊守門員
2021/11/10腸道菌相對健康影響重大,不只影響腸道功能,更會影響各種疾病,如大腦神經退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及癌症等等,如病人在被診斷高血脂症後檢測腸道菌相發現與一年前相比,大腸癌及發炎相關的腸道菌明顯增加,可當成疾病的警訊
腸道移植/腸道復建:無法進食的短腸症、腸道衰竭最後一線希望
2021/11/9本移植中心為全台少數與中部唯一具有衛福部核准的全器官移植團隊。腸道移植團隊成員涵蓋成人與兒童消化內外科醫師與專業營養照護團隊,團隊負責人許士超醫師更遠赴美國著名的腸道移植中心進修腹腔內全器官移植技術及術後照護...
性別重置手術(變性手術)-陰道成形術
2021/11/8目前國內男變女變性手術的醫療常規建議,在手術前須有兩位精神科(身心科)醫師鑑定通過,始得進行申請。由於手術是不可逆的,可事前保留精子以待將來國內法令改變或國外進行生殖(國內法令尚無法源支持代理孕母等生殖行為)。由於手術涉及多處軟組織及尿道的重建...
膽胰疾病使用「1次性使用十二指腸鏡」降低感染風險更安心
2021/9/29在COVID-19疫情下,有膽胰疾病的患者,當需要進行手術時,透過一次性使用十二指腸鏡,可免除重覆性使用十二指腸鏡因消毒不完全而造成感染風險,並能減少醫療人員與患者交叉感染風險。中國附醫內視鏡暨超音波診斷治療中心主任黃文信
脾臟長囊腫 客製化精準醫療 術後仍保有脾臟功能
2021/8/18脾臟長出大囊腫,一定非要全部切除嗎?為了避免脾臟切除後意外發生有致命風險的「脾臟切除後猛暴性感染症」,以及有機會保留脾臟功能,現在已經有新的手術方式可選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葉俊杰醫師表示,客製化精準醫療是患者一大福音...
產後調理必喝生化湯? 中醫師揭應用時機
2021/8/6生化湯是媽媽們坐月子期間最先、最常接觸到的中藥處方,且普遍被用於幫助宮縮、排除惡露,但其實生化湯的應用與功效不僅止於此,在使用上也有相關禁忌。
更年期美魔女的抗老化妙方
2021/8/6美魔女、不老女神、凍齡辣媽…,是最近超級熱門的流行語,而「美」、「不老」、「凍齡」的確是愛美女性心心念念致力追求的目標。隨著年歲增長,女性從亭亭玉立的青春期逐漸步入輕熟女階段,再由中年熟女慢慢邁向視茫茫髮蒼蒼而齒牙動搖的老年...
憋尿憋出鹿角狀腎結石 微創雙鏡聯合手術一次清除
2021/8/4台中68歲洪先生近年飽受腎臟結石困擾,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進行斷層掃描發現左側腎臟內有一個長4公分、寬3公分的鹿角狀結石。泌尿部謝博帆醫師進行「微創雙鏡聯合手術」,術中完整清除結石,術後恢復情況良好…
中醫養生調理之道—護腎養脾胃、防癌抗老
2021/7/19隨著醫療的進步,壽命的延長,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追求健康促進及抗老化成為一種風潮。根據研究,身體機能在35~40歲之後會隨著年紀增長慢慢退化,民眾關心的除了關節退化,還有肌肉減少、骨質變差、免疫力下降、記憶力變差、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