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全台確診數暴增!氣喘兒在疫情與後疫情時代的照護策略
2022/6/15氣喘是台灣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為呼吸道受到各種過敏性(如過敏原)與非過敏性(如病毒感染、空氣呼染、激烈運動及情緒激動)的刺激後引發的過度反應,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喘鳴、胸悶、慢性咳嗽等,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不一定會以「喘」作為表現,而是以「持續咳嗽」為主要的症狀。
長新冠疲倦又胸悶 女老師經中醫調理重拾「肺活量」
2022/6/1535歲女老師三個月前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每天都很疲倦,爬樓梯較吃力,感覺胸悶,授課時也不如從前有活力,故於日前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求診,經賴香君中醫師評估屬於肺氣不足,建議服用中藥調理與食療後,女老師順利恢復以往的「肺活量」。
輪班、夜班作息「逆時鐘」 中醫調養改善代謝助好眠
2022/6/13生理時鐘主要受到晝夜光線變化的調控,也會受到飲食、運動的影響。夜班工作因為光線刺激、飲食與睡眠作息失常,會讓身體各器官系統的節律無法協調同步,出現睡眠障礙、內分泌失調、代謝異常。
喉結手術、無疤痕喉結減積手術 (Scarless Thyroid Cartilage Reduction)
2022/6/9突出的喉結是重要的雄性特徵,但對於外觀有明顯喉結的女性或想要頸部線條較為柔化的人確實相當困擾。甲狀軟骨隨著成年定型之後,即使接受跨性別賀爾蒙療法亦無法重塑軟骨形狀,因此手術是唯一選擇。
養生小祕訣,聰明過端午
2022/5/26端午節是傳統一個重要的節日,在以農立國的時期,古人發現這個節氣炎熱潮熱,蚊蠅易於滋生,容易發生傳染性疾病,因此發展出許多除穢、避穢的習俗,例如使用具有香氣的艾草、菖蒲等,具有驅趕蚊蠅的效果。至於傳統的飲用雄黃酒習俗,因為雄黃為含硫與砷...
救人的雷射光-靜脈雷射
2022/5/16靜脈雷射的波長落在紅光區,在過去又稱為低能量生化雷射治療或氦氖雷射治療,是一種波長為632.8nm的低能量雷射紅光,透過靜脈留置針侵入到血管內的照射治療,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難免會有疼痛與感染的風險。
痛經別再來! 子宮內膜異位症之當代中西治療
2022/5/11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發炎的疾病, 起因是子宮內膜組織隨著經血逆流,跑到子宮腔以外的部位[註1],若跑入卵巢造成經血累積,就會變成「巧克力囊腫(Chocolate Cyst)」,累積在子宮肌肉層則會變成「子宮肌腺症(Adenomyosis)」。發生的高峰期在25∼45歲的女性[註2],經研究調查,台灣女性因檢查檢驗方式不同而有1∼30%不等的盛行率。
ROSA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 結合健保治療膝關節
2022/5/470歲婦飽受膝關節炎所苦,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於今(111)年4月初由女兒陪伴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醫,經骨科部人工關節科洪誌鴻主任建議,進行「ROSA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林女士於4月下旬接受手術,恢復良好,並於術後第2日即返家休養
緩解COVID-19長期後遺症 中醫調理4處方
2022/4/18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的成因仍未完全解答,目前僅知後遺症可能來自於病毒雖從病人身體大部分器官清除,但仍潛伏在人體的某些角落,比如腸道、肺部或神經系統;再者,病毒肆虐期會直接感染人體多種細胞,並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
延緩「失智」海嘯 中醫頭皮針有解方
2022/4/15失智症就是老人癡呆嗎?日本將「癡呆症」改名為「認知症」,台灣則統一稱為「失智症」。正常老化的認知功能退化,只是輕微記憶力衰退、反應變慢,並不會影響個人日常生活功能或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