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骨科部 | 引領卓越

:::

引領卓越

第三隻眼!機器人手臂置換人工關節傷口小、復原快
機器人手臂開創骨科治療新紀元!導航系統有利手術精準執行

許弘昌教授 主任

機器人手臂好比骨科醫師的「第3隻眼及第3隻手」!骨科醫師表示,台灣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在引進機器人手臂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技術後,不僅有助手術的精準度提高、傷口變小、復原更快。過去經驗更發現,在機器手臂的輔助下,更能有效縮短手術後的復原時間,讓患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過去提到骨科開刀,多數人的大多會存有手術時間曠日廢時、恢復期長,以及傷口、出血量大的想法。但中國附醫骨科部主任許弘昌醫師表示,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如今新型藉由機器人手臂協助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方式,已大幅改善上述問題。
 
 
根據研究顯示,機器人手臂手術的失敗率可降至傳統手術的1/10,精準度更能提高3~4倍。許弘昌主任指出,機器人手臂手術在術前需做患側的三維電腦斷層掃描(從髖關節一直掃描到踝關節),然後轉輸入機器人手臂,以供術前計畫及術中執行所需。醫師在手術進行中可與機器人手臂的電腦做視覺及觸覺互動,隨時調整病人不論處於靜態或動態時的最理想位置,因而有助提高手術精準度。
 
且這種手術方式亦更優於電腦導航手術,由於電腦導航手術只能引導你該如何做,但在「執行」上是無法控制的,所以還是有可能產生「例外」的狀況。但機器人手臂就不同了,因執行上有上述視覺及觸覺幫忙,更能有效確保執行面更精準。此外,機器人手臂在手術過程中能能精確定位的特性,更能有效幫助減少手術過程中對膝關節的破壞、盡量保留病人原本的膝關節,以利降低術後疤痕組織的產生、縮短復原期。
 
 
最重要的是,相較於過去傳統的全膝關節置換術,其更能減少術後患者需要重新「學習」與「適應」,甚至「改變」原本的運動學的情況發生,有效提升患者術後滿意度,使其日常活動或運動上幾乎恢復如初。
 
根據研究顯示,精準技術置換內側人工半膝關節,也會改善病人臏骨股骨關節的穩合度,減少繼續惡化的程度;精準置換外側人工半膝關節,亦可改善其內側股骨脛骨的穩合度及關節腔間隙。由此可見,精準地置放人工半膝關節,能夠減緩因為一個部位而引發其他骨關節也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現象,避免疾病陷入惡性循環。
 
圖一 吳姓老婦人左右膝分別以傳統手術、機器人手臂手術置換,右膝傷口小,復元也快
 
圖二 機器人手臂手術在術前需做患側的三維電腦斷層掃描(從髖關節一直掃描到踝關節),然後轉輸入機器人手臂,以供術前計畫及術中執行所需。
 
使用實際尺寸3D列印模型作為術前和術中工具用於粉碎骨盆骨折的微創骨板固定

蔡俊灝 醫師

3D列印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近年來,3D列印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列印人造肌肉、列印人體骨骼以及製作生物模型等等;應用了3D列印的技術以後,術前醫生可以模擬後再操作 。骨科部結合本院3D列印中心,在復雜的解剖部位如骨盆骨折,建立3D列印解剖模型,進行手術前流程規劃/模擬,並且進行手術中的協助。對於不穩定骨盆骨折患者,一般需要很大的傷口才有辦法放置入鋼板內定,通常該手術會合併有比較多的出血; 本院對於不穩定骨盆骨折患者,採用微創手術輔助以術中3D列印解剖模內固定方式,我們在手術前進行CT三維重建,並列印出3D列印骨盆模型,從3D列印模型的模擬操作中獲得包括螺釘最佳入口點,板位置和方向和長度的數據。 經過與傳統手術方法的比較,我們發現此方法可以更快、更準確地評估治療方案來減少手術的失血量,並且在術後6個月的Majeed Pelvic評分發現令病人臨床結果人滿意的好處。 通過3D打印個性化定製的手術方法,具有創傷小,出血少,癒合迅速的優點,因此3D列印輔助內固定治療不穩定骨盆骨折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
 
圖一 CT三維重建,並列印出3D列印骨盆模型作為手術輔助之用
 
圖二 微創手術創傷小,出血少,癒合迅速。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