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源發自孩童時期的神經發展疾患,通常出現於童年早期,可能在幼兒園或小學一二年級階段,由老師或父母觀察到症狀。
症狀
- ADHD主要的症狀包括:專注時間短、無法專心傾聽、組織型思考有困難、較為衝動、躁動、容易忘記事情或遺失物品、粗心、話多、打斷或侵擾他人進行的活動、坐不住、無法耐心等待…等。這些現象在一般兒童也偶爾會出現,但 ADHD 病童的表現顯著比同年齡兒童更嚴重,而且這些症狀會影響他們的學業表現、日常生活或人際關係等。
- 其症狀可自學齡持續至成人階段,如不介入處理,可能會合併其他的問題:如適應障礙症、反社會人格、憂鬱症、藥物濫用、甚至犯罪行為。
ADHD依其症狀的類型可分為:
- 注意力不集中型:只有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症狀。
- 過動及衝動型:只有過動及衝動的症狀。
- 綜合型:同時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衝動的症狀。
處理與治療
ADHD的症狀會顯著影響兒童的學習與身心發展,造成不利的後果,因此需要早期治療。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是治療的重要方法,彼此環環相扣,相輔相成,三個面向治療方針相互配合,可以達到最大的治療成效。
- 學齡前(6 歲前)最主要的治療方針為父母或師長可做的行為治療訓練,除非無法配合行為治療,且嚴重影響到功能,例如有顯著行為問題或容易因衝動過動而受傷,與家長充分討論使用藥物的利弊後,必要時可考慮藥物治療。
- 學齡期首選方式為藥物治療,或藥物合併行為治療。
- 成年(18 歲)以後對於仍有功能影響的病人,藥物為首選治療方式,當病人拒絕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無效、或副作用無法接受時,可考慮認知行為治療。
用支持的方式陪伴過動兒成長
- 建立支持且友善的環境:提供孩子一個穩定、有利於學習與成長的環境。
- 及時且經常地給予支持、理解與回饋。
- 以獎勵取代處罰,強化正向行為。
- 將時間具體化,例如使用時間表或計時器。
- 在孩子執行任務時,提供明確的提醒與指導,協助孩子清楚理解思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
- 維持前後一致且接納的態度,幫助孩子穩定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