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行病照護的先鋒者|不醫樣的照護品質】
有著日劇偶像氣質的謝明家副院長,在高雄長大的他,帶著南國的陽光性格、一口流利的台語與你閒話家常,讓採訪小組備感親切,笑談過往影響他最大的人正是同為醫生的謝爸爸。
「半夜喔!我家門口常有人按電鈴求救,阿爸他卻從未拒絕!」
那是一個醫生與病人關係緊密的年代,謝醫師印象很深刻,小時候偷偷溜去雜貨店看漫畫,總看著老爸奔波的背影-騎上偉士牌機車到行動不便的病人家看診,用心為人服務的姿態深植其心,單純想效法爸爸服務更多人的他,在高中填自願便踏上了從醫之路。

「人生很多意外,原本我不是要走新陳代謝,但內科才是真正能照顧家人的科喔…」
現在是糖尿病與減重名醫的謝醫生,早年與同學約好要進心臟科、一起背鉛衣作實習,結果同學在選科前大病轉往它科發展,但當年的甲狀腺名醫-童家淦剛好是謝媽媽的主治醫生和學校的蔡瑞雄校長*註1,鼓勵他轉往新陳代謝科發展,謝醫師也成為蔡校長最後的關門弟子。
*註1:早年台灣的腎臟科與新陳代謝科為同一科,蔡瑞雄校長是首位將其分科的創立者。
命運無法設定,驅使你踏上始料未及的方向,對謝醫生而言慢性病的醫病關係,猶如糖尿病人需要跟隨醫師一輩子,長期抗戰,促使他對醫療品質有所高度要求,以利追回病人的生命。
診內STORY 對抗疾病的往事與決心
運氣很好的我,第二年在高雄當主治醫師的門診量已近百人,有天來了一位上市櫃公司的經理,55歲的大哥有高血壓、高血脂,也看了很多醫生,血糖指數仍控制不好,輾轉找上資歷最淺的自己,我很快地控制好他的血糖,關係也如朋友般,常一起聊天說笑。隔年冬天一早,他太太驚慌敲著門診的門,原來早上刷牙後,大哥倒地不起被送來急診,心肌梗塞的他在加護病房沒兩天便走了,失去朋友的難過外,此事留給內心很大的衝擊,明明已經幫他控制好指數了…
15 年後,在中部當醫師的我遇到以前EMBA的學長,53 歲的他三高和血糖也長年控制不佳,探聽到學弟我的門診,結果來檢查果真沒控制好,我判斷他九成有缺血性心臟病,立刻轉作心臟電腦斷層,果然血管有三條塞住率各達 50-90% 之高,馬上轉介心臟科作支架處理,事後學長太太很開心對我說 :「如果不是你的提醒,不知道哪天他就心肌梗塞走了,因為心臟醫生也說這三條血管都有問題,塞住就可能死了。」
慢性病帶來的併發症與相關問題,卻常給大眾誤以為是自己運氣不佳、才措手不及的錯覺,事實上是它潛伏在你的健康上很久,伺機在人生的長河中、吞噬原有的生命長度罷了!
【最新國病|延伸全身問題的糖尿病】
#健康管理 #全身性併發症 #糖尿病
「全台灣糖尿病的病人,猜猜 3 項*註2 指標全達標率有幾成?」
「1成。」高達90%的糖尿病病人沒受到全面良好的照護,其實是全世界醫療的現況之一。
*註2:"ABC 三項指標"= A1C(糖化血紅素)7%以下、BloodPressure(血壓)<130/80mmHg、Cholesterol低密度膽固醇<100mg/dL
華人是容易得到糖尿病的種族,天生胰臟的胰島細胞功能相較其他人種差,現今台灣糖尿病的盛行率約 12%,患者超過 230 萬人正默默減少壽命,因此如當你(男)30歲得到糖尿病壽命直接減 10 年、過 50 歲則減少 8.3 年﹔女性 30 歲得到則減 12 年、50 歲後減十年,生命因疾病不斷縮短!
「它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疾病,光血糖的控制可能比作心導管手術更難…」謝醫師嚴肅表示。
血糖,每天會因為你的心情起伏而不斷變化,4 月 7 日是 WHO(世界衛生組織)選定的World Health Day(世界健康日),每年 WHO 再選出一個對世界各國具影響力的代表性疾病,2016 年評選而中的糖尿病於 11 月 14 日指定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可見不容小覷其對國家發展之影響力。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併發症,比方約 70% 糖尿病病人死於心肌梗塞和中風。」正進入老年化國家的我們,不得不留意台灣 65 歲的男性約三名就有一位有糖尿病,女性比例約 1/4,加上它的併發症幾乎是可延伸全身,甚至在健保支出也是前三名,已影響國家經濟。

因此學習健康管理或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是破不容緩的重要議題,尤其對病友而言,謝醫師強調面對疾病要會設定目標,才會懂得自己為何而戰,便能有效補回流逝的生命!除此之外,內科學在藥物上的進展,其中糖尿病在這 15 年變化很多、進步飛快,包含照護的整體模式,但仍舊許多病友不清楚現況發展,仍然停留在 15 年~20 年前的舊有治療觀念,不得不讓人擔心。
下一頁看更多:醫生!我都連續體檢作 10 年,今年怎麼會得到糖尿病...